经过周密的计划与准备,公司分工会组织教职工及其部分家属,在11月3、4日和11月17、18日分两批赴沙家浜和西塘古镇进行了秋游活动。虽然现在已是一路高速,但到达沙家浜也已是接近中午了,只得先吃中饭,稍事休整。
沙家浜,位于江苏常熟市郊外约两公里。沙家浜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许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来此缅怀先烈和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
跨进景区大门,迎面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原新四军将领,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叶飞的题字,盛赞了沙家浜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贡献。伴着我们熟悉的京剧沙家浜的乐曲,过“东进”桥,便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了。只见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雕。上面芦苇簇拥着一位高大英武的新四军指挥员和一个农家打扮的妇女,石雕像前两侧各排列九根形态各异的石柱,象征着戏曲里十八个新四军伤病员。广场入口处低矮的石墙上,烫金字镌刻着“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在高大的石雕像后面,是一块大理石镌刻的新四军臂章。上面摆放着一束鲜花和一幅写在绸布上悼念亲人的挽诗。怀着崇敬的心情再往前行,便是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面陈列了四百多幅民主革命时期沙家浜的革命历史图片和一些革命文物。纪念馆还用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日场景和军民鱼水深情。
出了纪念馆,前行百余米,就是红石村。村子翠竹掩映,岸柳轻拂,坐落着几处建筑,主要是当年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军指挥部成立地——“土地庙”和“春来茶馆”、仿古戏台、商铺等。继续往前,经过一排长廊就来到了码头边,这里停靠着成列的船只,广阔的湖面远处便是丛丛芦苇。这,便是最令人心驰而神秘的芦苇荡了。乘船进入芦苇荡里,只见水道七弯八拐,支岔横生。船工告诉我们,就是当地人,如果不熟悉也会迷路。丛丛的芦苇高大挺拔,密密麻麻,成了天然屏障,时不时有白鹭飞翔其间,构成奇妙的江南水乡风景。
下得船来,一路人到了横泾老街上,遥想当年阿庆嫂经营的“春来茶馆”何处寻觅?正在东张西望,忽然眼前一亮,一块黑底金字的小木牌,上书“春来茶馆”四个楷书,向里一望,四方来客都在八仙桌边座满,那铮亮的煮茶铜壶依然冒着丝丝白气。“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唱腔犹在耳畔响起。接近下午四点,结束游览,集体乘车赶赴向往已久的江南水乡古镇——西塘。
到达西塘时,天色已暗。一行人迫不及待地安顿好住宿,简单地用过晚餐,就直奔古镇老街而去。
西塘的夜景真是美丽。沿岸挂满了红灯笼,夜色中特别出彩,她们随风微微摇动,掩映在水中,让人感悟到别样的江南风味。原来参杂了现代文明的西塘可以是这样漂亮。晚上散客还可以坐船夜游,夜市也十分热闹。只可惜,老天不合时宜地下起了绵绵秋雨,搞得大家游兴大减。
第二天一早,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倪宅、圣堂、木雕阵列馆、江南瓦楞馆、张正根雕艺术馆、纽扣博物馆、西园、王宅、醉园、七老爷庙等古镇景点。看起来,西塘的建筑作为一种古镇文化已牢牢沉淀,古镇上的人又在手工艺上做起了文章。
西塘真的很美,很有韵味。坐在桥上,看着朝霞和倒映的城镇,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想要消融幻化在小镇的安适里,不愿离开。小镇人家在外来影响中却并未受到太多干扰,顾自悠闲地生活着。游客们也仿佛被感染,闲散地漫步在小镇上,竟成了一道道新添加的风景。
开云Kaiyun分工会 2012-11-24